連邦日報:溫泉養(yǎng)生有講究
2016-10-12??????點擊:123
溫泉浴是時下較為流行的一種養(yǎng)生保健方式。中醫(yī)學認為,溫泉性味多辛熱。泡溫泉可以溫通經絡、活暢氣血,緩解疲憊,使人精神愉快。如何健康的泡溫泉達到理想的保健效果呢?
高溫浴時間不宜過長
根據我國的《康養(yǎng)礦泉分類的標準》規(guī)定,含有一定濃度的礦物質(每升水含可溶性固體1克以上),含有特殊的氣體(如二氧化碳、硫化氫、氡等),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學成分(如鐵、溴、氟等)的溫泉,才會對人體有康養(yǎng)保健作用。
專家指出,選擇真正的溫泉,并且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。泡的時間能多長要看水的溫度。34℃~36℃是微溫浴,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,能平緩情緒;37℃~38℃是溫浴,能緩解血管痙攣、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消除皮膚緊張;39℃~42℃是高溫浴,能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、增進新陳代謝。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~20分鐘為宜,若是34℃~36℃的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,高溫浴就絕對不宜超長。
感冒泡溫泉癥狀會加重
很多人認為感冒后泡溫泉有助于緩解癥狀,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。若感冒癥狀較輕,僅有鼻塞、流涕等,沒有發(fā)熱等全身癥狀,此時泡溫泉的確能緩解癥狀。但當出現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咽喉痛、流鼻涕、打噴嚏,并伴有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肌肉酸痛,甚至腹瀉等癥時,因機體抵抗力下降,體溫上升可引起體內水分丟失。因此重癥感冒患者如果泡溫泉,溫泉中的水蒸氣可進一步導致體內水分丟失,嚴重的可引起脫水,出現頭暈、缺氧、咳嗽等癥狀加重的現象,甚至出現低血糖和暈厥。
泡溫泉出浴后如果不注意保暖,可能還會加重感冒的癥狀。有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高血壓等患者更不適宜泡溫泉,因其可導致病情加重。因此,感冒后最好的緩解方法是多注意休息、多飲水、適當口服藥物。
飽食、酒后泡溫泉需謹慎
有的人喝完酒后再泡溫泉,但并不合適。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,血壓升高,心臟負荷過重,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,喝酒過多的易引起頭暈,發(fā)生摔倒的意外。
飽食后也存在這個問題。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,抑制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、抑制食欲中樞。所以,陳秀華建議大家飯前30分鐘和飯后一小時最好別泡溫泉。
此外,專家建議在泡溫泉的同時多喝水,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,防止體液過度蒸發(fā)導致脫水。
六類人群不適宜泡溫泉
專家建議,六類人不適宜泡溫泉。
1.患有嚴重動脈硬化、高血壓或心臟血管方面疾病者不宜泡溫泉(輕癥者也不要隨意泡溫泉),以防因血管擴張、血壓下降導致頭暈眼花而跌倒。
2.皮膚有傷口、潰爛或嚴重感染者不宜泡溫泉。因為溫泉中含有的硫磺及其他酸堿物質會刺激皮膚,使傷口發(fā)炎,甚至惡化。
3.癌癥、白血病患者及各種急性疾病患者泡溫泉可能會發(fā)生意外。
4.婦女月經期、有婦科炎癥、懷孕初期與末期不宜泡溫泉。
5.過于疲勞和飲酒過量者不宜泡溫泉。
6.患有眼疾的人,如過敏性結膜炎、干眼癥、慢性結膜炎、眼睛敏感且淚液分泌不足者,或是眼皮閉鎖不全的患者不宜泡溫泉。